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党校报 > 2024年 第4期 > 第3版 党校初心
一所县级党校的新生再造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5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文章作者:◇ 肖 雨 李 阳

春催千树发,日染万象新。2020年4月23日,四川省委率先在全国启动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计划,地处“千年古县,宋韵龙城”的泸县县委党校迎来了校史发展上的崭新阶段,创新乡村振兴特色办学,推动党校发展从格局性变化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办学设施更新迭代 打造一流阵地

过去的党校校园,占地面积仅12亩,集办公、学员寝室、图书室于一体,学员培训教室仅能容纳 160余人同时培训。“大多数学员不能在党校就地食宿,单位、党校两头跑,开放式的培训就像开会一样!”不止一次有学员这样说道。

面对泸县3.5万余名党员培训教育的现实需求,解决最紧迫的阵地建设问题刻不容缓。高位谋划,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党校分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领导亲自抓校园建设。整合力量,新校区建设各环节由各部门通力合作,全速推进阵地建设工作。

经过两年的奋力建设,泸县县委党校新校区于2023年3月正式建成投用。新校区建有标准教室、学术报告厅、学员宿舍、食堂、体育馆、图书馆、停车场等,可同时培训1500余人、容纳210人就餐、202人住宿。投用以来,已承办全县各类会议60余场,承接成都、眉山、自贡、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市内外培训班次26期。“现在,我们的办学条件不仅满足了全县的干部培训教育需求,让学员可以静下心来充电学习,同时还承接了来自省内各地的培训班次,向外界充分展现泸县县委党校的风貌!”老师们面对党校校园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队伍建设生机蓬勃 打造一流团队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泸县县委党校都面临着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局。2018 年以前,党校领导班子2人,专业技术教师3人,编制数量受限、专业技术教师少、干部人才青黄不接、系统专业人才缺乏等现象突出,极大地制约了党校发展的“核心关键”。

围绕人才队伍这一问题导向,泸县县委党校以考核指标为硬抓手,开始了一场人才“抢夺战”,奋力过好人才“培养关”。配齐班子队伍,形成校委会议事决策机构;增加编制数,优化职称结构;选派老师赴市委党校科室、乡镇进行多岗锻炼,拓宽思路;让老师们走出县外学习,与周边川渝毗邻单位交流开阔思维。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的突破。

经过一系列引才计划,2018年至2022年,泸县县委党校先后招录引进10余名年轻职工,2023年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目前,学校在岗专兼职教师18名,其中男教师8名,女教师10名,中青年人才(45岁及以下)16人,约占比88.9%;青年人才(35岁及以下)8人,约占比44.4%,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全覆盖组织教职工到省市党校、各类高校开展业务培训,派出7名教师到市委党校、县委组织部、联系村挂职锻炼,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微课大赛、优质课评选、演讲比赛和县级宣讲比赛、写作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强化人才培养和提能,锻造一支能干、能动、能用的人才团队。

特色办学精准发力 打造一流业绩

泸县县委党校如何形成自身独具一格的特色办学脱颖而出,走在全省县级党校前列,是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泸县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泸县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抓好“三农”工作,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办学正当其时。

经过反复研究,县委党校决定利用泸县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的优势和在土地制度“三项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为切口开发特色办学,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做文章,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办学品牌。将改革背景、做法和成效等内容打造成《活化闲置资产 助力乡村振兴》主体班课程;安排教师参与解说和专题授课,形成“一场参观考察、一次现场解说、一堂理论课程、一次现场研讨”的“四个一”教学模式;挂牌“泸州龙城乡村振兴党员学院”,创新构建“1+5+N”培训体系,与周边毗邻单位共享教育培训资源,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特色办学品牌。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泸县县委党校迎着改革春风干出了实绩:干训质效方面,2023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培训3526人;组织教师开展各类宣讲29场次、受众2000余人次;开发各类专题课26门、开发微课13个、微党课2个,其中1门课程获评市委党校精品课,2门课程获评市级优质课。科研咨政方面,2023年完成课题结项13项,发表文章7篇;咨政建议获县委主要领导批示2件,1篇提案获县政协立案。

又是一年春草绿,千帆竞发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泸县党校人将继续耕耘开拓,努力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

 

(作者单位分别系泸州市委党校、泸县县委党校)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